ID1900077

八、月在赤道两侧19度换位与日在赤道两侧23.26度换向对应

1、月球侧行角度梯进和地球纬线对日迂回合拍形成链式环节

 

 

冬至,南回归线对日形成凸峰时,月在农历15日子时行至望,位于赤道北侧19度。夏至,北回归线对日形成凸峰时,月在农历15日子时行至望,位于赤道南侧19度。这样的对应形式,表现出月在赤道两侧19度换位被日、地直线校正,与南北回归线对日换向的环节相扣。把冬、夏至月在赤道两侧19度侧行换位,与日在赤道两侧回归线迂回换向的形式联在一起,可以看到这样一层关系:月在冬、夏至位居赤道两侧19度换位,与日在冬、夏至位居赤道两侧23.26度换向同步,是按对应形式形成链式环节。

以冬至地球在近日点,南回归线对日形成凸峰,月在农历15日子时行至望,位于赤道北侧19度与日、地行成直线为始点,月球侧行一个周期再到这个点,已从日—地直线上退移30度(注:为叙述理性,运算从简,将闰月中差数被冬、夏至农历15日校正,其中存在的数性搁置。后见略)。月绕地球一周,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退移增进的角度为30度。巧合的是:与此同时,地球离开近日点30度;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7.753度。月在这样的同步形式中虽然从侧行周期止点上增进30度,但是与日—地直线相差30度,形成月球的侧行周期在第一个卫星周期中增进30度,与地球绕日30度、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7.753度合拍的链式环节。

月球侧行两个周期再到这个点,已从日—地直线上退移60度。月绕地球二周,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退移增进的角度为60度。巧合的是:与此同时,地球离开近日点60度;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15.506度。月在这样的同步形式中虽然从侧行周期止点上增进60度,但是与日—地直线相差60度,形成月球的侧行周期在第二个卫星周期中增进60度,与地球绕日60度、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15.506度合拍的链式。

月球侧行三个周期再到这个点,已从日—地直线上退移90度。月绕地球三周,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退移增进的角度为90度。巧合的是:与此同时,地球离开近日点90度;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23.26度。月在这样的同步形式中虽然从侧行周期止点上增进90度,但是与日—地直线相差90度,形成月球的侧行周期在第二个卫星周期中增进90度,与地球绕日90度、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23.26度合拍的链式。

月伴地球从冬至始绕日90度到春分。月在春分,它的侧行周期隐于卫星周期中经过3级30度增进形式,梯进90度,与地球离开近日点90度、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23.26度同步,形成年轮中第一个链式环节。月在这样的环节中,与日、罡、地三星改变的几何角度依旧对应。这种对应性在日、罡、地、月四星的链式环节中表现两个方式:一个是,地球绕日90度,与月在侧行周期中增进90度、太阳从南回归线北移23.26度合拍;另一个是,日、罡对地球两条线形成90度,与月从赤道北侧19度向南增进90度相等,使月在侧行止点换位前过渡与日在回归线换向前于赤道过渡,两个中转形式合拍。

 

 

2、日、罡、地、月在链式环节中形成两层三个同步运动方式

 

地球与日、罡、月在春分形成一个链式环节后,向夏至方位运行遵循这样的规则:它绕日30度;月球的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增进30度;太阳从赤道向北移7.753度。三种形式的同步动态不仅与日、罡、地三星的几何角度变化对应,而且在近、远日距离中现出两层三个同步现象的环节。因为这些天体在两层三个同步方式中形成的链式环节,只能通过月球侧行止点在卫星周期中增进的形式看到,所以,地球绕日30度形式于链式环节中虽为虚设,但在甄别合拍方式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。

冬至时,地球在近日点,它的南回归线对日形成凸峰;月在农历15日子时行至望,位居赤道北侧19度与地、日行成直线。到春分,地、月、日形成三种形式的转折界限。第一种界限是:以冬至始到春分,日、罡对地球两条线从113.26度钝角向90度直角转化;以春分始到夏至,日、罡对地球两条线从90度直角向66.74度锐角转化。第二种界限是:春分前,月行至赤道线南侧19度在朔方半径;春分后,再行至赤道线南侧19度转移到望方半径。第三种界限是:以冬至始到春分,日从南回归线上向赤道转移;以春分始到夏至,日从赤道向北回归线转移。

春分到夏至,日、罡、地、月的链式环节形成在两层三个同步现象上变化的形式。第一层现于几何角度变化:一、春分到夏至,日、罡对地球两条线从直角上收缩23.26度,变为66.74度;二、月球的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迂回三周后增进90度,等于从冬至始在卫星周期中梯进180度,实现从赤道北侧19度到赤道南侧19度的换位;三、地球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,与太阳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分歧的角度加大,由34.89度变为46.52度。第二层现于协调动态:一、地球绕日90度;二、月在卫星周期中绕地三周后,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增进位差90度,按夏至农历15日子时校正规则实现换位;三、太阳从赤道向北移23.26度,北回归线与日相对形成凸峰。通过两层三个同步现象变化形式可以看出,日、罡、地、月在这样的链式中形成了第二个环节。

夏至时,地球在远日点,北回归线对日形成凸峰,月在农历15日子时行至望,位于赤道南侧19度与地、日行成直线。地球从这个点始,运行90度到远—近日点中间的秋分方位。月在秋分,它虽然仍以30度增进形式与日、罡、地形成链式环节,但是在两层三个同步方式中发生的几何关系与协调关系形成差别。在几何关系中形成这样的差别:一、日、罡对地球两条线从夏至的66.74度锐角上伸张,到秋分张至90度形成直角;二、月球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梯进的位差增进90度,等于从冬至始在卫星周期中梯进270度;三、地球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与太阳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的分歧缩小,由46.52度转变为34.89度。在协调关系中形成这样的差别:一、地球绕日270度;二、月在卫星周期中绕地球9周,侧行周期在卫星周期中形成的位差又增进90度,按冬至农历15日子时校正规则形成换位前的过渡;三、太阳形似从北回归线上向南迂回23.26度,变为赤道线对日形成凸峰。日、罡、地、月四星在两层三个同步现象中,于秋分形成第三个链式环节。

秋分过后,地球绕日90度回到近日点形成冬至方位,在这段行程中,它仍按3级30度方式与日、罡、月在链式环节中梯进,形成的两层三个同步形式和春分向夏至运行形式雷同。到冬至,形成第四个链式环节。

 

3、  三个条件使月在侧行止点换位与日在回归线换向对应

 

通过对四个链式环节分析可以看出,不仅冬、夏至月在赤道两侧19度换位与日在赤道两侧23.26度换向形式对应,而且春、秋分,月在望、朔方半径侧行止点过渡与日在赤道两侧迂回过渡的形式同步。从表面现象看,地球在近、远日点迂回与日、月在赤道两侧换位、换向角度同步,但实质是两侧引力对地、月作用,发生的平衡关系依几何角度变化。

太阳在赤道两侧23.26度迂回中换向,原本成于观测者在地球运转中产生的视觉差。造成这种视觉差的原因是,地球在北极星轴上90度旋转着行于近、远日点,赤道两侧23.26度纬线对日形成的凸峰南北转折。地球按这种形式转折被三个条件制约:一、它绕日运行被日、罡力矩作用,在太阳矩线北侧近日点46.52度、远日点23.26度形成偏心轨道;二、地球在偏心运动中被北极星轴控,使它在地—罡轴上90度转向恒定;三、地球运行被近、远日距离的条件限制,形成与日、罡几何角度变化相对应的规范,使它的转向中心线指向太阳时,在其南北两侧23.26度内转折,导致南、北回归线对日形成的凸峰转折。

月绕地球运行,居日、罡、地三星几何关系中实处在附属于地球的位置,它虽然附属地球,但是三星的几何关系反映到这个天体上,仍产生被三个条件制约性。这三个条件是:一、两侧引力对月形成的作用力,是在对地球力矩基础上,由此转化为对月优、劣势此消彼长的相承式平衡关系;二、地球在北极星轴控中运行,它的卫星行向与太阳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中心线排列,形成偏心形式的角度分歧,月依地球在北极星轴上90度转向确立运行方向后,是处在太阳转向与地球行向的偏心性分歧中绕地球运行,这种方式制约它对太阳转向中心线必需发生基础性向、背关系;三、月伴地球向近、远日点运行,引起太阳转向中心对它产生的吸积作用优、劣势发生第二层变化,这种变化,与地球向近、远日点运行纬线对日形成凸峰的转移形式对应。

地、月在两个层次的星系中运行同被三个条件制约,表现的同步特征证明:从表面现象看它们与日、罡发生的关系,冬、夏至月在赤道两侧19度迂回中止点换位,与日在赤道两侧23.26度迂回中换向形式虽然对应,但制约这种现象的内在规则,是两侧引力对地、月形成作用力时被三个条件制约,使它们在被做功状态虽然形成自己的运动规范,但因所处的三个条件基本相同,使双星尽管在这种共性条件下运动的姿态与动态各异,却因它们同被日、罡载体结构的基础条件限制,故能在物理环境相同中产生周期和转折时间相同的对应效果。

 

评论